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搜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雪松路9号(苏家屯区政府东侧) 乘车路线:333路、324路、335路、327路均到中医四院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辽ICP备1600621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沈阳

>
>
>
临床医案二十【哮喘·风寒外束证(过敏性哮喘)】

临床医案二十【哮喘·风寒外束证(过敏性哮喘)】

分类:
郑洪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22

  纪某,女,51岁。10月31日初诊。

  主诉:咳痰、喘息,喉中有声3个月。现症状:自今年7月感冒后即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痰白粘稠,喘息,呼吸困难,喉中有声,胸闷,饮食二便如常,夜寐一般,舌淡红白苔,有齿痕,脉沉缓。口服多种西药不见好转,遂求中医诊治。既往史:过敏性鼻炎多年,鼻息肉术后。查:肺CT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哮喘(风寒外束,痰浊壅肺证)。西医诊断:过敏性哮喘。治法: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处方:苏子15g,半夏15g,前胡15g,厚朴15g,款冬花20g,白果15g,麻黄5g,桑白皮20g,陈皮20g,茯苓20g,瓜蒌20g,紫苑20g,五味子10g,干姜6g,细辛5g,芦根15g,甘草15g。7剂,每日1剂,水煎400毫升,早晚分服。嘱患者注意保暖,禁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

  11月7日二诊:呼吸困难明显好转,咳嗽、咳痰、喘息有所减轻,喉中已无痰鸣,饮食及二便如常,睡眠正常,舌脉同前。现症状减轻,上方去干姜、细辛,继服14剂。

  11月14日三诊:咳嗽咳痰、喘息明显缓解,无胸闷,睡眠好,舌淡红白苔,略有齿痕,脉沉缓。前方再服1周,以巩固疗效,嘱患者避免风寒及劳累,饮食适度。

  [病案分析]哮喘的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其病因病机为宿痰内伏于肺,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触发,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痰气搏击于咽喉,正如《证治汇补·哮病》说:“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郑师根据哮病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治疗上主要以降气祛痰平喘为原则,临证中善于运用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加减,注重辨虚实、辨寒热、辨脏腑,发作时驱邪以治其标,平时扶正以固本。

  本案中患者过敏体质,素体虚弱,加之病后调理不当,肺脾肾功能失调,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津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了发病的“夙根”,加之感受外寒,引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壅塞于气道,故咳嗽痰多气急;肺气宣降失常则喘息;痰气相互搏击于咽喉故喉中有声;宿痰伏于肺,痰于气交阻于胸中,胸中气机不利则胸闷;舌淡红白苔,有齿痕,脉沉缓为气虚生痰湿之象。治疗上以苏子降气汤和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半夏降逆祛痰,厚朴降气平喘,宽胸除满,前胡宣肺下气,祛痰止咳,共为君药。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白果敛肺定喘,祛痰止咳,两药合用,一散一收,既能增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辛散太过耗伤肺气,款冬花、紫苑降气化痰止咳,桑白皮清肺化痰止咳,茯苓、陈皮、浙贝母加强化痰之力,共为臣药,协助君药加强平喘祛痰之功。五味子收敛肺气,干姜、细辛温肺化饮,芦根清热生津以防温散之药助热伤阴,共为佐药。甘草和中而调药,为使药之用。诸药合用,有散有收,寒温并用,兼顾内外,共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使外寒得解,痰湿得去,肺气得降,则咳痰喘诸证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