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雪松路9号(苏家屯区政府东侧) 乘车路线:333路、324路、335路、327路均到中医四院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辽ICP备1600621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沈阳
临床病案十一【内伤发热•气虚发热】
杨某,男,5岁。6月26日初诊。
主诉:自觉发热,手心热半月。现症状:患儿近半月来自觉发热,手心热,体温37.1左右,食少纳呆,汗出,夜间爱哭闹,状态不佳,小便尚可,大便如球,易于急躁,舌红少苔,脉略缓。中医诊断:内伤发热(气虚发热证)。小儿素体虚弱,中气不足,阴火内生所致。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处方:黄芪2g,党参2g,茯苓2g,炒白术2g,柴胡2g,陈皮2g,当归2g,焦神曲3g,炒麦芽3g,焦山楂2g,香附2g,煅牡蛎 6g,甘草1g。智能颗粒,7剂,每日2次,开水冲服。
7月2日二诊:手心热减轻,体温正常,食欲增加,仍汗出,大便通畅,夜间较平稳,舌脉同前。上加浮小麦3g。智能颗粒,7剂,每日2次,开水冲服。
7月9日三诊:已无手心热,食欲好,一般状态佳。上方去煅牡蛎。14剂,每日2次,服法同上。
[病案分析]内伤发热,多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以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可谓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在《内经》五脏热病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并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创立方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首创“甘温除大热”治法,立“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热中、阴火上冲之证。明·秦景明《症因脉治·内伤发热》最先明确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新拟定的气虚柴胡汤及血虚柴胡汤,可供治疗气虚发热及血虚发热参考。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发热》将内伤发热分为郁火发热、阳郁发热、骨蒸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痰证发热、伤食发热、瘀血发热、疮毒发热11种,对发热的类型进行了详细归纳。
本病案为小儿,体质特点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肝常有余。该患儿病机为脾胃气虚,失于健运,饮食停滞,阴火内生。心包经之劳宫穴在手心之中,内伤发热多见手心热;食少纳呆为脾胃虚弱之征;气虚,不能摄津,多见汗出;脾胃虚弱,土虚木乘,故而夜间爱哭闹,易急躁等。脾胃气虚为本,饮食停滞为标,标本兼顾,治以益气健脾,甘温除热,兼以消食导滞。处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治,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甘温裨益脾胃,脾胃健运,升降自如,则火气下降,除热敛汗;柴胡升发阳气,疏肝利胆,气机通畅,夜寐能安;香附、陈皮,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神曲、山楂、麦芽,起健脾开胃之用。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诚如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