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搜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雪松路9号(苏家屯区政府东侧) 乘车路线:333路、324路、335路、327路均到中医四院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辽ICP备1600621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沈阳

>
>
>
>
临床病案九【积聚•气虚血瘀证(胃癌)】

临床病案九【积聚•气虚血瘀证(胃癌)】

分类:
临床医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21

  戴某,男,59岁(11月21日初诊)

  主诉:胃脘刺痛,呕血,夜间明显一个月。现症状:10月27日因呕血、黑便在医大一院住院治疗,诊为“胃癌晚期”。家属及患者拒绝手术等治疗。刻下胃脘胀痛,嗳气则舒,时针刺样疼痛,夜间明显,已无呕血,仍有黑便,时恶心,睡眠一般,易急躁。舌质淡红胖大,苔白腻,边有瘀斑,脉沉弦缓。既往史:慢性胃病多年,肺小结节,前列腺增生。中医诊断:积聚(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胃癌。治法:益气和胃,行气化瘀,解毒抗癌。处方:黄芪15g,太子参20g,茯苓20g,炒白术15g,元胡20g,白芍20g,白及20g,白蔹15g,白豆蔻20g(后下),砂仁10g(后下),内金10g,香附20g,陈皮15g,莪术10g,焦神曲15g,炒麦芽15g,甘草15g。中药颗粒剂,7剂,每日1剂,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三七粉3g,晨服。

  11月28日二诊:药进7剂,排气较多,胃脘疼痛明显减轻,但仍后半夜胃脘发胀,影响睡眠,黑便,二三日一行。舌淡红胖大苔白,边有瘀斑,脉弦缓偶有间歇。加枳壳15g,厚朴15g,苏梗20g。中药颗粒剂,7剂,服法同上。

  12月12日三诊:白天胃脘胀痛明显好转,后半夜胃有刺痛,进食则舒。大便黄色,二三日一行,舌脉同前。白及减至10g,半枝莲15g,荔枝核15g,浙贝母15g。中药颗粒剂,14剂,服法同上。

  12月26日四诊:现已无明显胃胀、胃痛,仅夜间2、3点钟时胃部不适,饮食较少,大便黄色、三四日一行,舌淡红胖大苔薄白,脉弦缓。白及减至5g,白花蛇舌草15g,当归20g。中药颗粒剂,21剂,服法同上。

  医嘱:保养精气,少食多餐,调节情志,定期复查。

  [病案分析] 癌症,中医学最早称为“积聚”,见于《灵枢·五变》:“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 对于积聚的内涵,《难经·五十五难》明确提出:“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藏所生,聚者,六府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难经》的解释,至《集注难经·经脉诊候》则有发扬:“五脏六腑,皆有积聚”。“癌”的病名术语,首见于宋代《卫济宝书》。《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亦描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癌病临床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形成肿块为特点,由于病理产物久滞不去,日久成块,乃成积聚。

  扶正祛邪为癌病临床治疗原则。癌肿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如能早期发现,可中西医结合,中医以“祛邪”为主,抗癌中药大多具有毒性,如砒霜制剂治疗白血病等,“以毒攻毒”,当本着“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施治,以免伤正。如带瘤生存,瘤体耗伤气血津液,随着正邪之间相互消长不断变化,日久损伤机体正气。治疗应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做到“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攻补兼施,扶正应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法;祛邪应采用理气、除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法;并适当配伍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

  本病案患者因胃癌晚期,拒绝手术,带瘤生存,故元气虚衰。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气滞血瘀,癌肿内阻。治法首当顾护胃气,兼以行气活血、解毒抗癌。方中以益气健脾和胃之四君子汤(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固护胃气,为君药;元胡、白芍、香附、陈皮,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而止胃脘刺痛;郑师习用莪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以解毒抗癌散结;白及、白蔹以清热解毒敛疮而止胃肠道出血;砂仁、豆蔻以行气化湿和胃;内金、焦神曲、炒麦芽助脾胃运化而消食导滞。其后,加西黄胶囊,以解毒散结,消肿止痛。诸药并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标本兼治,适中病机,难求治愈,但愿带瘤生存,解除痛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