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雪松路9号(苏家屯区政府东侧) 乘车路线:333路、324路、335路、327路均到中医四院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辽ICP备1600621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沈阳
廉政新闻 “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色 是管住自己管好自己”
分类:
廉政新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4/05
楼宇烈,浙江省嵊州市人,1934年生,1960年自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主要论著有《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国的品格》《王弼集校释》等,主编或参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文明史》《东方哲学概论》等。
我们常用汉字是2500到3000个,如果把每个常用汉字的含义都讲一讲,中华文化就会让大家惊叹不已了
问:2016年12月20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年度字词揭晓,“规”当选年度国内字。在现场看到,这个“规”字是您泼墨题写的。您怎么看“规”字当选为2016年的年度国内字?
楼宇烈:汉字,我觉得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载体,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创造,也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没有发生中断的重要因素。尽管中国历史上,文字在变化,语音多种多样,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但通过共同的汉字,大家都可以进行交流。所以,汉字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人类文化产物。汉字的保护、传承、发扬,是当前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常用汉字是2500到3000个,如果把每个常用汉字的含义都讲一讲,中华文化就会让大家惊叹不已了。
“规”是中国传统汉字中很重要的一个字。“规”本来是圆的意思。《楚辞·离骚》中说:“圆曰规,方曰矩。”规是圆,矩是方,没有方圆就不能成事,也就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矩、遵循一定的规律。《韩非子·解老》里讲“万物莫不有规矩”,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准则法度。所以这个“规”字,当选为年度国内字很好,说明大家现在越来越意识到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遵守一定的规矩,这是做好事情、做好人的一个基本要求。
中国文化中,规矩是限制人的,但又不是限制人的。所以,孔子说自己“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说等到他七十岁的时候,他再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这个规矩了。规矩可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约束,也可以是自觉的、发自内心的自律,一个是他律,一个是自律。规矩应该是内外两个方面都有,但中国文化更强调自律,自律是第一,他律是其次,不能倒过来。
“‘觉悟’这个词虽然是觉打头,但是它还有行的内涵,有觉有行,既明白了、又践行了,才是真正的觉悟”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觉悟”是怎么理解的?
楼宇烈:觉悟是你自己认识到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就叫有觉悟。如果一切都让别人告诉你该怎么做,那就没有觉悟。因此,觉悟是自己的觉悟,任何人都替代不了,最终要靠你自己。近代学者黄侃曾经说:“自物理而来者,尽人可通;自心理而来者,终属难通。”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对“下学”和“上达”有一个区分。“下学”人伦日用,指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上达”是上到心里面,从内心去体悟。对于“下学”是可以言传的,“上达”则必须你自己去体会。觉悟就是这种“上达”。
另一点,觉悟不仅仅是明白了事理、想通了,而且还要能够自觉地按照这个事理去做。所以,“觉悟”这个词虽然是觉打头,但它还有行的内涵,有觉有行,既明白了、又践行了,才是真正的觉悟,否则只是形式上的觉悟。佛教里面讲“开悟”和“证悟”。“开悟”就是我明白了这个,“证悟”就是去践行,证实你这个悟是对的还是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学习有这样的次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开始要广泛地学,学了以后还要追问,去寻根究底,继而仔细地去思考它,然后你分析清楚了、明辨了,明辨了就是一种觉悟,但那够吗?不够,必须去实践。所以,把明辨和笃行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觉悟。
“自己约束自己形成自觉,进而由自觉上升到自律,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精神的核心内涵”
问:这几年,您出版了多部著作谈中国文化,比如《中国的品格》《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等。在书中您认为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能否跟我们讲讲您是怎么做出这种判断的?中国文化的一些核心特点是什么?
楼宇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在其久远博大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如果从整体上来把握的话,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它最重要和最鲜明的特征。
一方面,人为万物之灵,人为贵。《尚书·泰誓》里讲:“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在天地万物中间是最重要的。人的重要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他参与到天地万物的生长发展过程中。在中国文化中,人虽是天地所生万物之一,但是可以和天地并列为三。《荀子·天论》中讲:“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这里的“参”字就是“叁(三)”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以其能治天时地财而用之,因而与天地并列为三。人在天地万物中处于什么位置呢?《礼记·礼运》中讲:“人者,天地之心也。”我们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了:人是天地的心。就像人的心支配了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天地之心的人也“支配”了天地万物,所以,人有一种很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
但另一方面,人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这种支配能力,正确地认识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位置。所以, 《周易·贲卦·彖传》中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什么叫做“文明以止”?“文明以止”就是用礼义教化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应该止于何处。也就是说,你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位置。因为人是天地之心,所以人心一动就会让整个天地发生变化。那么,你就要控制住自己,约束住自己,不该做的不能做,不该改变的不能改变,不能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这就叫“文明以止”,这就是人文精神。所以,人文精神并不是把人夸大得无所不能、无所不为,而是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认识到人本身的主体性、能动性,又认识到人处于天地之间的位置,然后自己约束自己形成自觉,进而由自觉上升到自律,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精神的核心内涵。通俗地说,就是管住自己、管好自己。
“中国文化强调‘以道统艺,由艺臻道’,借由艺术上通下达,实现对日常琐事的超越,并最终实现自我精神的提升”
问:您很早就与昆曲结缘。2003年,您还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您是怎么和昆曲、古琴等结缘的?为什么说应该懂点中国传统艺术?
楼宇烈: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艺术不仅仅是用来让大家赏心悦目、满足感官需求的,我们所有的文化艺术,包括体育在内,都是用来修身养性、提高我们自我认识、提升我们做人品质的。中国文化强调“以道统艺,由艺臻道”,借由艺术上通下达,实现对日常琐事的超越,并最终实现自我精神的提升。艺术的东西它最富有感染性,它的感染力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对于艺术,我们应该非常重视。而且中国文化中间有丰富的艺术和非常好的艺术,能充分让人感受到人的这种伟大、人的这种高雅的品性。所以,艺术对于人的心性修养非常重要,而且能够让人们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丰富的含义和内在的精神。
问:您比较看重哪些传统艺术?
楼宇烈:琴曲书画,当然棋也是一个,但我更看重的是琴曲书画。
这个曲是指戏曲。戏曲的源头跟我们的诗词歌赋相连,内容很丰富,把文学、音乐、歌唱、舞蹈综合在一起,发展而来才形成戏曲。很多戏曲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告诉观众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中国古代有很多老百姓不识字,也没机会念书,他们很多人就是通过看戏、说书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过去把说书、唱戏称之为高台教化,就是说这也是一种教育人的方式,往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化民成俗。所以,不要以为只有读书才是教育,这些东西都是教育。
昆曲是百戏之祖。昆曲很雅的,它的文学性很强。《牡丹亭》是昆曲里面一个经典的作品,当然汤显祖的《牡丹亭》并非为昆曲而写,昆曲的形成比它要晚。《牡丹亭》里面最出名的就是杜丽娘的《游园》片段。我可以现场给大家唱几句,感受一下其中的味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父母传给我最重要的精神品质就是规规矩矩做人,凭自己的能力去存活”
问:《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您说:“中国传统的生命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小家到大家,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从大家族到家乡,再从家乡到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家国天下是中华民族的特有情怀,修齐治平、正心修身是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中国把“国”叫做“国家”,国和家不可分离。您怎么理解中国人的这种家国情怀?怎么看待家风家教?
楼宇烈:中国文化强调由己及人、由近及远。首先你得在家庭里面倾听、尊重你的父母,爱护你的子女,这样你才能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这种思维由近及远地推出去,最终从家庭推到普通百姓身上,推到天地万物上。所以《孟子》里面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宋代的哲学家张载也讲“民胞物与”,“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所有的民都跟我是一母所生,所有的物都跟我是同类,都是天地所生,都要关怀。因此,中国人由近及远地认为家国是可以推爱的,家国是同构的、一体的,所以有非常浓厚的家国天下的情怀。
家风家教,我觉得现在既要从每个小家抓起,更要重视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体的家风。整个社会的风气好了,小家也会好,所以整个“大家”的家风更重要。就像孟德斯鸠认为的那样,一个有良好习俗的社会,他的法律是简单的。有德治礼序以后,法的空间就会变小,法的作用也才会真正发挥出来。
问:回忆自己家里的家风家教,您觉得父母传给您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楼宇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父母传给我最重要的精神品质就是规规矩矩做人,凭自己的能力去存活。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也是这样的。
生活方面要向下看,在基本生活条件上过得去就可以,不义之财绝对不能取。做人方面要往上看,要不断地向上,追求心灵的高尚。
“后来我才悟到哲学就是生活,哲学离不开生活,所以我曾经说要把我们的哲学变成人间哲学”
问:谈起哲学好多人第一印象是“高大上”,觉得很“神秘”“高不可攀”,跟人生离得很远。能否跟我们讲讲您当初是怎么进入哲学大门的?就您跟哲学“亲密接触”的这几十年来,有什么样的思考和体会?
楼宇烈:我当初是高考结束后,第一志愿报的哲学专业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那时候,我对探索人生、探索自然界都很有兴趣,后来我看到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所以就选了哲学专业。进了北大哲学系以后,也没有让我失望,虽然学的哲学专业属于文科,但我们也可以学到很丰富的理科内容。记得我们大一的时候每个星期都有一场自然科学最前沿成果的学术报告,请的都是当时一流的教授。
后来我才悟到哲学就是生活,哲学离不开生活,所以我曾经说要把我们的哲学变成人间哲学,不要把它变成高高在上的东西。哲学里面有一个核心的课题就是研究人的思维方式。哲学告诉我们怎么来认识这个世界:可以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也可以用亦此亦彼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可以把世界分成一部分一部分来认识,也可以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可以说世界从理论上来讲是永恒不变的、统一的,也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为什么说哲学是一种智慧学呢?智慧不是僵死的,智慧是动态的。我上大学的时候培根有句话影响特别大:“知识就是力量。”我后来才明白,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因为知识是凝固的、静止的,而智慧是变动的,智慧是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才是力量。如果你学了一大堆的知识不知道怎么运用,那哪会有力量?正因为哲学的这种“智慧”特性,所以哲学又叫智慧学、爱智学。英文“哲学”一词philosophy源自古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爱”(philein)和“智慧”(sophia)组合演化而来,本意就是“爱智慧”或“对智慧的追求”。
所以不要把哲学看成是非常抽象、非常空洞,只是理论上讨论来讨论去的东西。在中国传统哲学语境里,形而上、形而下是结合在一起的,“下学”和“上达”要在一起,光有“上达”没有“下学”不行,坐而论道也要起而行之;光有“下学”不能“上达”也不行,要通过哲学思考开启你的智慧,获得感悟、体悟。
“反腐败既要治标也要治本,要通过正心修身培养人的自觉和自律”
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既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在治本这一方面,从正心修身、涵养文化的角度,对于当前的反腐,您有怎样的思考和建议?
楼宇烈:反腐败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本在哪里?本就是出现这些腐败现象根源的地方。而这个根源,我理解就在于我们失去了人的自觉、自律。《黄帝内经》里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本就是要在未发病前就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到已经发病了才去治。这句话大家比较熟悉,但是大家更应当知道的是荀子讲的一句话:“君子治治,非治乱也。”什么叫“治”?什么叫“乱”?荀子讲符合礼义、有秩序就叫“治”,“乱”就是违背礼义、没有秩序。于是人们就进一步问了,难道有乱就不治吗?他说不是,不是就乱而治乱,而是“去乱而被之以治”,也就是我们把乱去掉了以后,要把正面的东西给它树立起来,把礼义的这层东西给它建立起来。所以既要打掉消极的东西,更要树立正面的东西。反腐不光要去掉乱,乱是要去掉的,但去掉以后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把正面的东西树立起来。因此,反腐败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通过正心修身,培养人的自觉和自律。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当前的标本兼治是非常有意义、有用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自觉和自律,非常重视正心修身。我们前面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人文精神,而这种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人的自觉和自律。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向内”而不是“向外”,强调任何事情都要反求诸己、反躬自问。中国文化认为,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提高自身。《大学》里面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中国文化又是一种“修身文化”。而这种修身文化又告诉我们,人是可以管住自己的,而且可以很好地管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