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雪松路9号(苏家屯区政府东侧) 乘车路线:333路、324路、335路、327路均到中医四院下车即是
版权所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辽ICP备1600621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沈阳
临床病案十七【紫斑·气不摄血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徐某,男性,5岁(6月12日初诊)
主诉:小腿出血点1周。现症状:1周前发现双侧小腿多处出血点,偏红色,压之不褪色,无外伤碰撞,至苏家屯区医院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25*109/L,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54*109/L,余大致正常,凝血功能示大致正常,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升血小板对症治疗。现无咳嗽,无发热,无牙龈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饮食较少,时感倦怠,二便正常,面色黄白,舌淡红少苔,脉缓。既往脾胃素虚,无过敏史。中医诊断:紫斑(气不摄血证)西医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法:益气健脾止血。处方:黄芪5g,太子参3g,炒白术3g,茯苓3g,陈皮3g,仙鹤草5g,茜草5g,白茅根5g,焦神曲3g,甘草3g。智能颗粒,7剂,每日1剂,早晚开水冲服。强的松由2片/日,逐渐减量。
6月19日二诊:出血点已见浅淡,无新发之处,舌红少苔,脉弦缓。上加山药2g,炒地榆2g,侧柏叶2g,以加强益气养血止血之力。7剂,每日1剂,早晚开水冲服。
6月26日三诊:双下肢出血点已是不明显,无新发,舌红苔薄,脉弦。强的松0.5片/日。血常规:PLT:110*109,余皆正常。患儿家属甚是喜悦,疗效之显著超出预期,上方去地榆,以避免过于寒凉,继服14剂,诸症皆除。
四诊微信,嘱停用强的松,患儿遵此方加减化裁,继服月余。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肌衄痊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病案分析]紫斑,也称之肌衄,多数指血液逸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属于血证之一。常见于西医学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液病等。人体之血,主司于心,贮藏于肝,根源于肾,生成统摄于脾,赖气之推动、温煦、固摄,周而复始,循环流行。紫斑,病在血分,发于肌肤,其发生与脾胃失健、气血失和、阴阳失调有密切关系。外感病因多见于疫疠之气,热伤营血所致,又名“葡萄疫”,以“紫癜点状如葡萄发于全身”而命名。内伤病因则多与饮食失宜、劳倦过度,伤及脾胃;情志过极,气郁化火;或瘀血阻滞,血不归经等所致。病机主要有热盛迫血、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瘀血内阻等。辨证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虚证多见气不摄血、阴虚火旺;实证多见热盛迫血、瘀血内阻。治以清热、养阴、凉血、或益气、化瘀为法。
本病案患儿平素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以致气不摄血,血逸脉外,而形成紫斑。治以益气健脾为主,佐以凉血止血。方中黄芪、太子参、炒白术、茯苓,以补益脾胃之气,俾气能摄血;辅以陈皮、焦神曲健脾和胃、行气宽中、消食化积;佐以茜草、仙鹤草及白茅根以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共奏益气健脾止血之功。